NCC 終究難逃政商烏雲



原文鏈結

2012-07-26 新新聞 撰文/何念雲

產、官、學「水乳交融」

「通傳」這個吸引財團與政閥目光的特殊領域,讓我們見識到「政客」、「商人」及「學者」這三種具截然不同本質的「志業」,竟可以「水乳交融」,為利益,為仕途,緊密糾葛人脈與金脈......


旺中集團企圖購併中嘉有線電視系統所導致的軒然大波,在集團主席蔡衍明御駕親征NCC於五月七日所召開的公聽會後,歷經兩個多月的沉寂,終於由旺中集團透過七月十九日在四大報所刊載的巨幅聲明廣告所打破。NCC隨即在次日公告將於二十三日下午加開臨時委員會,審議這個引發公民團體與跨領域學者強烈抗議的亞洲史上金額最高的媒體併購案。


獨立單位 不知利益衝突迴避

消息一出,原本蟄伏於檯面下的「本屆NCC將於卸任前,以附款通過併購申請」的市場傳言,即刻甚囂塵上,引發論者紛紛批判,訴求的層次已非停留在「呼籲NCC駁回」,而是直指NCC於二〇〇九年縱放中天、中視股權變更案通過,是後來蔡衍明得以濫用傳媒公器、傷害新聞自主的罪魁禍首,將訴求層次進而拉高至「駁回旺中併購案是NCC虧欠台灣社會的責任」!

無巧不巧,立法院在本周所召開的臨時會,續行下一屆NCC委員的審查程序。本次四位被提名人,不僅遭到相關的民主與媒改團體評為「史上最糟」的NCC提名,一連串包括「嗜官而改變法律見解」、「偽造履歷」、「涉嫌違反學術倫理的一魚多吃」以及「隱匿雙重國籍擔任學術主管」的爭議醜聞,更被在野黨立委冠以「欺騙+造假=NCC委員」的譏諷!

被提名主委石世豪將自己擔任第一屆NCC委員時職務上所製作的文書,委由出版社販售營利的行為,監察委員竟然也「有樣學樣」地將調查報告改編為書籍公開販售,引起輿論抨擊,直斥如果連具獨立地位的官員都不知「利益衝突迴避」為何物,難怪如今吏治敗壞至此。曾幾何時,號稱專業自主、手握千億大權的NCC委員,竟已淪落至如此不堪的地步!

爭議不斷 阻擋公民社會監督

事實上,成立於二〇〇六年的NCC,原本係希冀透過其「獨立機關」的組織型態,開拓「免受政商勢力染指」的「專業自主空間」,使NCC得以一方面發揮擘劃我國通訊傳播政策之功能,一方面為眾財團所覬覦的通傳產業大餅,建構足以促進公共利益並保護市民權益的合理遊戲規則。回顧NCC自成立以來即層出不窮的爭議,充分印證了「獨立機關」的「金鐘罩」,不僅無法有效抵抗政商勢力的黑手,反而淪為在幽暗角落分食利益大餅,阻擋公民社會監督的屏障。

以旺中案所處的有線電視系統市場為例,其在整個通傳大餅中雖僅占一隅,卻也牽涉了高達數百億的利益,而足以影響新聞輿論走向與資訊散布之無形政經效益,更是難以估算的天價。也無怪乎NCC委員的席位, 不僅讓財團願意「放長線、釣大魚」,以各種研究計畫的名目,豢養若干有望成為NCC委員的「明日之星」,毫不在意計畫報告內容,重點在於情意可以合法傳遞幾百萬的錢,在業者眼中根本是「小投資、大收益」;更也是政治力難以放手而可不染指的「關鍵通路」,掌權者關愛眼神所投射的晉升仕途,對於身處無聊象牙塔的學者而言,如何能抗拒此種誘惑?

「水乳交融」 玩弄遊戲規則

圈內人對於這種「產」、「官」、「學」三位一體的盤根錯節關係,無不瞭然於胸,重要的功課在努力建立自家部隊,打通必要關係。其實,即便是「圈外人」,在網路資訊發達的今日,只要願意認真分析各種以「通訊」、「傳播」、「數位」名目所出現的「協會」、「委員會」及「共同研究計畫」背後所緊密糾葛的人脈與金脈,不難解讀其中的關鍵密碼。

也正是「通傳」這個吸引財團與政閥目光的領域特性,讓我們見識到「政客」、「商人」及「學者」這三種具截然不同本質的「志業」,竟可以「水乳交融」地演化融合為一個以不同面貌現世的三面佛。令人既悲慟又嘆息的是,這個三面佛在不成熟的民主體制中,卻善於聯手玩弄各種遊戲規則。豪奪掠取,毫不手軟。如果看透了這個結構,對於今年盛夏中分別於立法院及NCC所將上演的兩場大戲,要預測結果,也就毫不困難。真正困難的問題是,面對這種已然穩固的結構,市民社會的出路何在?這個問題,恐怕即使是長期真心關切我國新聞傳播通訊未來的識者,也難以回答。